日韩美德法意各系机油有何差异
在机油的使用上,有很多车主认为日系车发动机不挑吃,适应性强;欧系车就很挑吃,要非常讲究。那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其实日系,美系,韩系,德系,法系,甚至是意系车种的发动机润滑油都有非常清晰的使用要求,不过区分起来也不难。下面让机油猫来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第一部分:日、韩、美系车
日、韩、美系车标准基本一致,都由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共同发起的国际润滑油规格认证委员会(International Lubricant Standardization & Approval Committee)的GF标准行事。SL,SM,SN是符合这个标准后,润滑油的等级,S后面的字母越靠后,等级越高,现行最高等级是SN。近几年这个等级的提升主要是集中在节能和环保的改进。
比较旧GF3(1998年制定)标准,SL等级油品还能在一些廉价品种上找到。用到现在的新车上,最主要的影响是环保性能不达标,机油蒸汽会随曲轴箱通风机构循环到排气管,损坏三元催化,令其提前失效。现行最新的是GF5标准,(据说GF6标准也将要出台)现今市面上最主流的日,美,韩,车系基本按这个标准使用,是天造地设的匹配。(小部份混血车型例外)
至于另一个重要指标——粘度,随着材料技术和配合精度的进化,日系发动机对高温高剪切值HTHS要求越来越低,2.9mPa.s以下都完全柔韧有余。现今这三个车系的用油标准,都是尽力的往低粘度走。强调的重点是高流动性,低阻力,更好的导热性(暖车时间更短,散热效果更好)冷启动状态快速泵送到发动机各个主要的摩擦受力部位和有效清净积碳。
以日系为首,能用0W20超低粘度已经是业界的最低要求,而且不论自吸还是涡轮,都是同一标准。而个别如本田地球梦这种技术宅,还能用到低至0W7.5这么极端的吓人粘度。而韩系的发动机技术这几年也不是盖的,指标紧跟日系,照样是粘度越低越欢快。
美系方面,虽然都是看GF标准,但有一点混乱。以福特为例,1.0T和1.5T发动机可以使用5W20粘度机油,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要用5W30粘度机油。估计是福特的948标准比929标准更先进所致。克莱斯勒车型国内不多,基本全都可以用20粘度。(MOPAR上海摩派,是克莱斯勒的机油配套公司)。通用方面,自家的dexos1标准非常强大。各大著名润滑油品牌都非常乐意为这个标准背书。
通用旗下的车型,基本看到GM的dexos1认证就可以放心使用,而通用集团在国内比较保守,没有大力的推行0W20粘度的应用,也可能是通用现在大面的积涡轮机装车使用,厂方的顾虑比较多,觉得5W30粘度更稳妥。而实际使用中,通用的自然吸气系列发动机换上0W20后,运转得更爽快。
第二部分:德系车
至于另一个分支,德系。在用油方面就没那么省心了。德系车首先要看的是ACEA欧洲车厂共同认证。有了这个ACEA认证,就是俗称的欧版油,A3B3就是油品等级,这个等级的特征就是粘度高!而德系车主,还要留意有没有C3这个字样,这个代表了机油的HTHS高温剪切值不少于3.5mPa.s,而要达到这个指标,配方中就要加入“硼”使到同等标号的欧版油会比美版油实际粘度都高。这是要适应大部分德系车工作温度高,内部压力大的特性。
接着还有一堆专业的车厂认证,每个车型都要自己对号入座。当然不是要求100%遵守,但搞错了,轻侧发动机不顺畅,重侧烧干机油!这些讲得上是固执的油品要求,不说车主,连油品供应商都很是捉狂。
第三部分:法系、意系、北欧等
德系车之外的法系,改进的脚步还颇跟得上潮流的。跟随的同样是欧洲ACEA认证,但标准已经升级到A5B5低粘度环保标准,HTHS高温剪切值也并不要求这么高,C2 2.9mPa.s就能符合要求,基本是等同于GF5标准。粘度要求一般是0W30或者5W30,自吸涡轮都通杀。北欧瑞典的VOLVO也差不多。至于意大利车系,现在和克莱斯勒一起玩了,标准也跟老克用一样的,同样是跟GF标准,要求一般是也0W30和5W30粘度。
【小结】日、韩、美三大车系,只需要认准GF5标准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有条件找到原厂指定粘度,那效果更一流。如果周遭别说低粘,连GF5都没影呢?那就硬着头皮用欧版油吧(国内最普遍就是这类油)短时间出不了问题,最多也是日常发动机运转阻力大了,20万公里左右气门比原来响了,越来越耗油了,开起来老是觉得不那么爽快这类问题而已,不至于搞坏发动机,因为这3个车系的发动机适应性都很强。
欧系,尤其是德系,除了一定要用欧版ACEA标准,A3B3等级,C3剪切值达标,还要看具体车型的原厂认证,标准用错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严重的烧机油,积碳之类就随之而来。法系相对省心,基本按欧版A5B5等级或者GF-5,5W30粘度使用就可以了,额外要求不多。意系更随意,已经和美系很接近。鉴于意大利车系在国内不是一般的小众,还是建议看一看原厂使用手册再行事为妙。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